文壇巨星——楊慎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山社科網)
免費訂閱“保山手機快訊”,發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微信公眾賬號:baoshanxinwen
楊慎(1488~1559),號升庵,四川新都人。生于四代七進士的執政官宦之家,從小遍覽皇閣密籍、家藏富庫。19歲鄉試第一,24歲狀元及第,其文“海涵地負”,才雄文苑。先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后參與校訂《文獻通考》。他上書諫武宗“棄游倖,重國事”,被中官壓而不報;諫世宗“元惡大奸無可贖”,惹惱了嘉靖皇帝。他獨舉批判風靡于明中葉的王守仁“心學”論的大旗,指斥其“宇宙萬物皆心生”的名論“顛倒錯亂”。旗幟鮮明地反對嘉靖借“議大禮”尊生父為皇考的違制之行,與200多大臣在左順門外撼門哭諫,被嘉靖逮捕入獄,施以廷杖,杖斃6人。“慎斃而復蘇”,被充軍戍居永昌(今隆陽)36年。楊畢生著述400余種,今存150余種。《明史》稱“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當時文學流派群雄四起,楊升庵率張含、李元陽等“楊門七學士”標新立異,獨開明代昂揚向上的詩歌新風。他還對古音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楊詩2300多首,全為戍居永昌之作。其中初至永昌的《蘭津橋》,薈萃永昌古老地名的《西路雜述》,與張含共斥“寶石之禍”的詩篇,數百年膾炙人口;所著《陶情樂府》、《升庵長短句》歷稱文學瑰寶。主要著述有《轉注古音略》、《古音叢目》等10種,收入了《四庫全書》。另有《檀弓叢訓》、《升庵經說》等18種220卷語言學著作,對漢語詞匯、語義、訓詁、俗言等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他對地方文化的研究也成就斐然。他考察尋訪了保山乃至滇中的山山水水、人文古跡,編著成《云南山川記》、《滇程記》、《滇候記》、《滇產記》、《滇載記》等方志類著作,方國瑜先生評稱:“多翔實可信”。他所作金石學等考古成就也令世人矚目,如對近30塊碑文的考釋評價,令后世文人贊嘆不已。
編輯:李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