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戰紀念館位于騰沖縣城西南隅,國殤墓園東側,占地22畝,總建筑面積9492平方米。館舍建筑采取框架結構,成“V”字形,寓為勝利之意。分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地下層有1420平方米,主要作為文物庫房、設備間使用;地上一層為4755平方米,包括展廳、服務臺、講解服務中心、保衛值班室、安保設備控制室、游客儲物休息區等;地上二層為3317平方米,建設為影視廳、臨時展廳、臨時文物庫房、技術辦公室等。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并進攻緬甸,在中國西線開辟了一個新的戰場。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的號召下,滇西軍民英勇奮戰,愛國華人華僑和云南各族民眾始終以極大的熱情支前抗戰。以中國遠征軍為主展開的滇西緬北反攻戰,死傷中國抗日軍隊、南洋機工隊員、盟軍將士6萬余人,并于1945年1月20日將日寇驅逐出國門,新開通中印公路,打通滇緬公路,取得全面勝利,成為中國抗日戰爭戰略反攻的轉折點。軍事史專家認為,這場戰爭“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的一次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戰”,而隨后與中國駐印軍并肩作戰殲滅侵緬日軍,更是“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援助盟邦進入異邦國土作戰并獲得勝利的一次大規模作戰” 。
為紀念這場偉大的愛國主義之戰以及那些為國家、民族存亡而英勇獻身的將士們,也為了能夠更加緊密地聯系國內外華人華僑,增強民族凝聚力,自2005年初,騰沖縣多次發出征集通告,向海內外廣泛征集遠征軍和盟軍抗日將士名錄。騰沖縣還成立8支文物征集隊,遠赴美國、日本、英國、成都、臺灣等地開展文物征集工作。這些都為滇西抗戰紀念館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滇西抗戰紀念館的陳展實物主要為騰沖籍民間收藏家段生馗先生收集的抗戰文物。此外,館內還展出了部分遠征軍老兵及其后裔捐贈的一些珍貴的實物,以及市、縣文物征集小組亦向國內外征集到的部分實物、圖片及文字資料。其次,紀念館內還展示有著名美術家趙力中創作的大型滇西抗戰場景油畫3幅,劉榕創作的油畫1幅。
滇西抗戰紀念館主展區采用多空間立體布展的辦法,以抗戰實物為主、兼顧圖片、文字及影像資料,凸顯了陳展效果和感染力。展廳分為抗戰后方、御敵前線、怒江對峙、絕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7個部分,展出文物12000件,圖片1500張。
在紀念館西側,是全長133米的中國遠征軍名錄墻——鐫刻著103141名參與滇西抗戰的中國遠征軍將士、盟軍將士、地方抗戰游擊隊、地方參戰傷亡民眾、協同參戰部隊和單位人員的姓名。名錄墻用火山青石修筑,象征著遠征將士們堅強的意志;主題墻上鑲嵌著中緬印戰區盟軍服役徽標,左側是“中國遠征軍名錄墻”八個魏碑大字,下方是銘記碑刻。名錄墻主體由14個大面組成,曲折向前,不斷升高,喻示著自“九一·八”事變以來14年艱難曲折的抗戰過程,至中國遠征軍大反攻開始,全面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最終取得輝煌勝利。(《保山社會科學》編輯部)